
最近,创新药板块在股市中表现十分亮眼,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。就在不久前,该板块单日涨幅接近3%,换手率达到3.5%,成交额更是高达1043.3亿元,板块内超过80%的个股实现了上涨。这一火爆行情,让人们不禁对创新药板块的未来充满期待。
是什么让创新药板块如此火爆呢?从行业逻辑来看,政策红利、国际化进程以及技术突破,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。在政策上,医保目录不断调整,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其中,让患者能用上新药。商业健康保险也设立了创新药目录,进一步拓宽了创新药的市场空间。
在国际化方面,国内药企海外授权交易越来越火热。像三生制药、恒瑞医药等企业,都通过与海外合作,将自己的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。技术上,ADC、双抗、细胞疗法等领域,我国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。华福证券指出,这些技术突破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。
在这波创新药板块的涨势中,不少企业表现突出。单日涨幅排名前五的企业中,成都先导、维康医药涨幅达20%,美的西医涨幅19%,首药控股涨幅15%,复旦张江涨幅12%。在港股市场,创新药指数单日涨幅也达到14%,最高时甚至达到37%。
亚太药业更是业绩爆发的典型。2025年中报显示,其净利润预增172609%,预计盈利1.00亿1.10亿元。回顾其历史增长,2022年增长42%、2023年增长91%、2024年增长388%,达到3424万元。市场表现上,亚太药业连续两日涨停,换手率23%,成交额7.92亿,其流通市值为36.16亿。此外,塞力医疗、力生制药、信立泰等9家企业也放量涨停,在中报预增的企业中表现突出。
从行业深层逻辑来看,创新药板块业绩增长有着多方面原因。2024年,港股和A股创新药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2.4%,首次实现整体盈利。这标志着行业盈利拐点已经显现。随着国内创新药进入放量期,海外授权收入也在激增,像三生制药、恒瑞医药,通过海外授权获得了可观收入。
政策与支付环境也在不断优化,医保谈判成功率超90%,这让更多创新药能进入医保目录,患者自付比例降至30%以下。而且,多地设立产业基金,比如北京就设立了500亿元的基金,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。
研发突破与国际化也在加速,像PD1/VEGF双抗、全球首创药物DT678等研发成果不断涌现。在出海方面,2025年全球药企引进项目中,42%来自我国,我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认可。
不过,市场对于创新药板块也存在一些争议。虽然股价在上涨,但市盈率却在下降,像港股创新药指数PE从50.98降至30.12,这就是所谓的“戴维斯双击”现象。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,例如药捷安康,其税前亏损1.23亿元。
投资者在关注创新药板块时,短期逻辑主要是业绩预增与资金轮动。北海康成因罕见病药物获批,股价涨停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长期来看,技术壁垒、国际化能力及商业化兑现能力,才是决定企业价值的关键。国投证券认为,企业的研发实力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,以及能否将研发成果成功商业化,是长期投资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。
对于创新药板块的未来,国投证券进行了测算,预计到2030年,国内创新药营收可能达到4460亿元。若按照35倍PS估值,板块估值空间巨大。在海外授权方面,也有145亿美元的分成空间,按1020倍PE计算,潜力不容小觑。
投资方向上,国投证券给出了五大主线:一是海外授权重磅品种,如信达生物PD1/IL2双抗;二是得到跨国药企(MNC)认证且海外放量确定性高的品种,像三生制药双抗;三是医保或商保目录获益品种,例如恒瑞医药;四是技术突破品种,如百济神州BTKPROTAC;五是传统药企创新转型,如石药集团。当然,投资创新药板块也存在风险,研发失败、医保控费压力、国际化竞争加剧等,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在市场中,对于阶段性龙头的界定存在分歧。短期来看,像亚太药业这种连续涨停的企业,可能被视为短期龙头。但从长期价值角度,翰宇药业多肽全产业链布局,更具长期发展潜力。还有政策受益股,如CRO企业因政策订单增长,而技术突破型企业,像昭衍新药CDMO业务发展迅速。
投资者在策略上,短期可关注业绩弹性大、资金关注度高的标的,比如中报预增排名前五的企业。长期则应聚焦技术壁垒高、国际化能力强的企业,如药明康德、荣昌生物等。创新药板块机遇与挑战并存,投资者需要谨慎分析,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