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韩国国防部在一份提交给国会的资料中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:朝鲜已经向俄罗斯提供了超过1200万枚炮弹。这不是猜测,而是根据运输量实打实地推算出来的。资料指出,朝鲜向俄罗斯运去了大约2万8000多个集装箱的炮弹,如果按152毫米口径的标准来算,总量超过千万枚。
这个数字并不让人完全意外。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国际动态,朝俄之间的关系确实越来越密切。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,俄罗斯就一直在寻找稳定的武器供应来源,而被西方长期制裁的朝鲜似乎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。两国一拍即合,互相所需:俄罗斯要弹药,朝鲜要能源、粮食,甚至可能还包括军事技术。
早在几个月前,乌克兰的情报官员就曾警告说,战场上大约40%的俄军炮弹可能都来自朝鲜。乌克兰方面甚至指出,朝鲜的武器工厂几乎是24小时开工,不间断地制造弹药供俄罗斯使用。虽然这种说法当时还被部分人质疑,但如今韩国方面的这份数据,基本上证实了这些猜测。
从战略角度看,这种“弹药合作”对俄罗斯来说确实很关键。西方国家持续对其进行武器和经济封锁,俄军弹药消耗又极大,如果没有朝鲜这样“铁杆盟友”的支援,战事可能早就陷入困境。而朝鲜方面,也借这个机会大幅提高了自身在国际博弈中的存在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军事上的合作并不是孤立事件。过去一年,朝鲜和俄罗斯高层之间的互动频繁,两国领导人不仅多次互致书信,还举行了面对面的会谈。双方在表面上说是加强“战略伙伴关系”,其实很多观察人士都认为,背后正是这类军事合作的铺垫。不过,这种合作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。表示,他们将继续和相关国家合作,密切监控朝鲜的武器输出动向。西方国家也担心,这会打破对俄罗斯的战略封锁,让战事拖得更久,局势变得更加复杂。
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:朝鲜的炮弹还会继续送吗?从目前情况来看,答案多半是“会”。毕竟朝鲜靠这些武器换取了不少物资,而且正借此走出被孤立的局面,重新博得国际谈判筹码。而俄罗斯,也正需要这种源源不断的“弹药续命”。
这场炮弹背后的合作,不只是军事物资的交换,更是一种新型地缘博弈的体现。未来,这样的“武器外交”还会走多远,谁也说不准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朝鲜正借俄乌战场,悄悄重新走回国际舞台的中心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战争拖得更久,朝鲜会不会成为决定局势的关键变量?这个问题,值得我们持续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