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菲律宾方面控诉解放军战机上演了“危险飞行”,最近距离不足60米。然而,在中国南部战区看来,这不过是一次依法依规的警告驱离行动。
同一事件,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,恰恰揭开了8月13日黄岩岛上空紧张对峙的实质。究竟是菲方无理搅局后的夸大其词,还是解放军维护主权的必要亮剑?
60米,危险距离还是警告红线
当天上午,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一架“塞斯纳”208B轻型飞机,在黄岩岛上空进行所谓的侦察活动。很快,一架解放军重型战斗机出现在其视线中。菲方事后声称,这架战机在长达20多分钟的时间里,始终对其进行跟踪,并先后发出了5次无线电警告,要求其立即离开。
菲方飞行员的报告充满了紧张感,描述解放军战机“有时飞在飞机的右侧,有时飞在下方”,并从其侧方约152米、上方约61米的位置高速掠过。他们强调,双方最近时的距离不足60米,这种飞行轨迹“十分危险”。
然而,这起空中对峙只是当天整个事件的一个切片。同一时间,海面上的交锋更为激烈。美军派出了“希金斯”号驱逐舰和“辛辛那提”号濒海战斗舰,从海上向黄岩岛步步紧逼。解放军南部战区则组织了两艘054A型护卫舰,协同4艘中国海警船和6艘海上民兵船,对美舰实施了全程跟监和警告驱离。
一场精心编排的联合行动
这次海空联动的侵闯并非孤立事件。就在前一天,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就曾派出三艘船只,试图向在黄岩岛附近非法作业的渔民运送补给,被中国海上力量果断驱离。事后,菲律宾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,指责中方行动构成“严重威胁”。
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卡尔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煽风点火,毫无根据地谴责中国的合法维权,反而为菲律宾的侵权行径张目。紧接着第二天,自2019年以来首次在黄岩岛附近活动的美军舰机就出现了。这种无缝衔接,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经过了精心的协调与策划。
这套“菲律宾先挑衅、美国后介入”的组合拳,显然是在南海给中国制造麻烦的老一套。美军打着“航行自由”的旗号,实则为菲律宾的侵权行为站台撑腰,其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意图昭然若揭。
谁在颠倒黑白
事件发生后,美菲双方立刻开始了舆论上的倒打一耙。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向媒体发表声明,否认中方的正当立场,强词夺理地宣称其行动是为了“捍卫”国际法赋予的航行与飞越权利。菲律宾方面则聚焦于解放军战机的拦截动作,大肆渲染“危险飞行”论。
然而,菲方的专业性却让人不敢恭维。在其官方的描述中,竟将前来拦截的解放军重型战机,无论是歼-11BSH还是苏-30,都误认成了歼-15。连对手的装备都无法准确辨认,这让其关于“危险飞行”的控诉显得有些底气不足。
反观中方的回应,则清晰有力。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何铁成大校明确指出,美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,非法闯入黄岩岛邻近海域,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,严重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。解放军组织海空兵力依法予以警告驱离,处置行动专业合法。
这背后不止是黄岩岛
本轮中菲关系的紧张,源头或许要追溯到稍早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访问印度时的表态。他在接受采访时就台湾问题作出极为错误的表述,声称一旦台海有事,菲律宾将很难置身事外。此言一出,立刻遭到了中方的强烈回击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警告菲方不要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“玩火”,潜台词不言而喻。或许是感受到了压力,小马科斯随后召开记者会,辩称是中方“误解”了他的意思。但紧随其后的黄岩岛联合侵闯行动,无疑让这种辩解显得苍白无力。
结语
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副主任闫岩的判断或许正在应验:不能对菲律宾停止挑衅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期望。当克制与善意无法换来争端的平息,那么更为直接、有力的维权行动或许就成了唯一的选择。
中国不惹事,但也绝不怕事。这次事件清晰地表明,无论是哪个国家,想在涉及中国主权的核心利益问题上玩火,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。那架掠过菲律宾侦察机的重型战机,以及那不足60米的距离,传递的正是这样一个清晰到不容误读的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