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战神儿子不要,偏选病胖子?朱棣的帝王心术,全是算计
要说大明朝最猛的皇帝,朱棣说第二,恐怕没人敢称第一。
靖难之役,从一个藩王硬生生杀出个皇位;五次亲征漠北,把蒙古人打得满地找牙,连人生的终点都定格在北伐的路上。这妥妥的就是一位“战斗皇帝”。
可就是这么个狠人,在选继承人这件事上,却好像犯了迷糊。
他有两个儿子,简直是两个极端。二儿子朱高煦,活脱脱就是年轻版的朱棣,能打敢冲,勇猛无双,还在战场上救过老爹的命。大儿子朱高炽呢?又胖又多病,胖到走路都得两个人扶着,看着跟“战神”老爹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怎么看,这皇位都该是老二的。可偏偏,朱棣最后把江山交给了那个病恹恹的胖儿子。
这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?难道是朱棣老糊涂了?
别傻了,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当皇帝的人,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。
咱们先看看朱棣自己,他这皇帝当得,其实有点心虚。毕竟,他的皇位是从亲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的,说难听点,就是“篡位”。全天下的读书人,嘴上不说,心里都戳他脊梁骨。当年方孝孺宁可被灭十族,都不肯为他草拟即位诏书,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骂他“燕贼篡位”。
朱棣比谁都清楚,光靠拳头,坐不稳这江山。他必须把自己包装成一个“守规矩”的人,一个封建秩序的坚定维护者。不然,今天他能清君侧,明天别的藩王就能学他的样再来一次。
而所有规矩里,最大的规矩就是皇位继承。老祖宗定下的“嫡长子继承制”,就像一道天条,告诉所有人,这位置该谁坐就是谁坐,别瞎琢磨。
他要是敢废了嫡长子朱高炽,去立能打仗的二儿子朱高煦,那不等于亲手打了自己的脸吗?他自己就是最大的“规矩破坏者”,现在又来一次,那底下的儿子们、孙子们会怎么想?“我爹能干,我凭什么不能?”大明的江山,从根上就得烂掉。
当时的大才子,内阁首辅解缙就跟他说过:“好圣孙”。这三个字,简直说到了朱棣的心坎里。但解缙也劝过,立长子,天下归心;立次子,人心思乱,后患无穷。朱棣听了,心里那杆秤,早就开始倾斜了。
再说了,那个看似完美的“战神儿子”朱高煦,真的那么完美吗?
恰恰相反,这哥们简直是把一手王炸打成了烂泥。
靖难的时候,他确实勇猛,朱棣也确实对他说过那句著名的话:“世子多病,汝当勉励之。”这话什么意思?不就是画大饼嘛,“你哥身体不好,你好好干,以后这江山可能是你的”。
可朱高煦除了会打仗,其他地方简直一塌糊涂。他爷爷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,就极其讨厌这个孙子,觉得他轻浮无状,不成体统。建文帝时期,他更是胆大包天,偷走舅舅徐辉祖的宝马,路过涿州,因为一点小事,就把地方驿丞给杀了。这笔账,当时可都算在了朱棣头上。
等朱棣当了皇帝,他更是飘了。他不仅处处给太子朱高炽下绊子,还私自招募了三千精兵,更过分的是,他给自己的卫队起了个名字,叫“天策卫”。这简直是把野心写在了脸上!要知道,“天策上将”是唐太宗李世民当秦王时的封号,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?杀了亲哥亲弟,发动的玄武门之变!朱高煦这么干,不就是昭告天下,他想学李世民,干掉自己的哥哥当皇帝吗?
这种不知收敛、不懂分寸的儿子,朱棣越看越心凉。一个只懂得用肌肉思考的莽夫,怎么可能放心把偌大的江山交给他?
反观那个胖儿子朱高炽,你真以为他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?
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这个看似“无用”的太子,才是真正藏得最深的狠角色。
靖难之役,朱棣带着主力部队在外线搏杀,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,带着五十万大军黑压压地围住了北平城。当时城里剩下什么?一个胖太子,和一群老弱残兵。
所有人都以为北平要完了。可朱高炽呢?面不改色,镇定自若。他一边组织士兵加固城防,一边发动全城百姓,连妇女都动员起来,上城墙搬石头、运滚木。硬生生用血肉之躯,顶住了李景隆几十万大军的轮番猛攻,愣是把朱棣的大本营给保住了。
这一战,打出了朱高炽的威风。谁还敢说他只是个会读书的病胖子?这军事指挥能力,一点不比他爹差!
更绝的还在后头。朱棣在北伐路上暴毙,消息传回北京,朝野震动。要知道,朱高煦还在外面手握重兵,虎视眈眈。这种时候,稍有不慎,就是一场内乱。
可朱高炽是怎么做的?他秘不发丧,一边让心腹大臣杨荣、金幼孜稳住前线军队,一边火速调兵遣将,牢牢控制住京城九门。整个过程滴水不漏,等到远在山东乐安的朱高煦得到消息,想造反的时候,黄花菜都凉了。朱高炽已经稳稳当当地坐上了龙椅。
这份政治手腕和临危不乱的大心脏,哪里像个病人?分明是个顶级的政治家!
当然,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也是朱棣最得意的一笔投资,就是他的“好圣孙”——朱高炽的儿子,朱瞻基。
这孩子,简直是朱棣的理想继承人模板。从小就聪明伶俐,文武双全,朱棣亲自教他读书,带他打仗。长大后,跟着爷爷数次北伐,骑马射箭,冲锋陷阵,样样精通。朱棣看着这个孙子,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,喜欢得不得了。
朱棣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:就算大儿子朱高炽身体不好,干不了几年,可后面不是还有这个能文能武的好孙子吗?朱瞻基接班,大明的江山稳如泰山。这笔买卖,怎么算都划算。选朱高炽,等于买一送一,附赠一个加强版的自己当继承人。
后来的历史也证明,朱棣的眼光,毒辣得可怕。
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,朱瞻基即位,是为明宣宗。他一上台,就干净利落地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,然后开启了休养生息的国策,减轻赋税,发展经济,让饱经战火的大明王朝迅速回血。他和父亲朱高炽统治的时期,被后世称为“仁宣之治”,是明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之一。
所以你看,朱棣的选择,哪有什么温情脉脉,哪有什么偏爱不偏爱,全都是一个冷酷帝王对国家未来的精准算计。
他不是在选儿子,他是在为大明王朝的未来,选择一条最稳妥、最光明的路。而朱高炽和朱瞻基这对父子,也用他们的功绩,回报了这位“战斗皇帝”的深谋远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