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世人对李白的印象,大多都停留在那些人人会背的诗句里:豪爽、狂放、洒脱、不羁。可实际上,历史里真实的李白,一辈子的遭遇,跟诗里写的那个自己,根本不是一回事儿。
一
问:真实的李白,一辈子就工作了两年,为啥总有钱花?
答:李白能不愁钱,跟他的出身、结婚对象这些事儿都有关系。
先说说出身。李白老家在西域碎叶,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。他祖上在隋朝的时候,因为走私铁盐犯了罪,《新唐书·李白列传》里写得明明白白:“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”。
后来他爹李客带着他偷偷迁回四川,继续做生意。李客特会赚钱,家里的生意铺得老开了,长江上游下游到处都是李家的货,吴楚、巴蜀一带都能见到。
李白家多有钱?其实从他小时候写的《古朗月行》里就能看出来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你想啊,普通人家的孩子,哪儿见过“白玉盘”这种值钱玩意儿?
李白从小就读了不少书,写诗的天赋早早就显出来了。他爹虽是商人,却特别欣赏他的才华,鼓励他靠本事走仕途。可古代商人地位最低,“士农工商”里商排最后,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”,书香门第才是顶流。所以李客让儿子去当官,简直是给儿子选了条最难的路,难度堪比李白写的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”。
古代商人的儿子不能考科举,只能走举荐的路子。啥是举荐?就是找有权有势的人帮忙推荐,才能当官。
李白年轻的时候,既有才华剑术又好,揣着自己的诗稿就出去闯荡了,先后找过益州刺史、渝州刺史,可全都碰了壁。
举荐的路走不通,李白就开始游山玩水、学道修仙,这些花销自然都是家里的积蓄撑着。
可惜21岁那年,他爹去世了,哥哥们霸占了大部分家产,只给李白留了点儿碎银子。
不过好在那时候李白已经靠写诗闯出点名气,还认识了不少名人,比如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。李白特崇拜孟浩然,后来入赘湖北孝感的许家,就是孟浩然撮合的。
孟浩然为啥让他入赘?还不是太了解李白。李白这人根本不是踏实过日子的料,满脑子浪漫想法,必须得在有钱人家才能过好。真让他操心柴米油盐,哪还写得出那些豪迈的诗?
许家可是宰相门第,许小姐的爷爷许圉师在唐高宗时期当过宰相。这么一说就明白了:李白入赘许家,多少是想靠许家的关系打开仕途。
许小姐去世后,李白又入赘了一次,这次娶的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。几次都嫁进宰相家,不光能让他更容易结交权贵,日子也一直过得很滋润。
李白这几段婚姻从没为钱发过愁,女方家有钱,能让他天天游山玩水。除了老婆家,同时代还有一堆粉丝愿意给他花钱。
李白名气越来越大,好多人都想跟他交朋友,其中不少是富贵子弟,他的超级粉丝汪伦就是个大富豪。
汪伦特意把李白请来玩,李白玩得高兴,临走写了首《赠汪伦》,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这句一火,汪伦的名字也流传了千年。可没人知道,汪伦招待李白花了老鼻子钱,李白走的时候,他还“赠名马八匹、官锦十端,而亲送之”。
八匹名马啊,那价钱肯定高得吓人。而且汪伦这样的粉丝,在李白那儿也就算一个普通例子。
除了粉丝送钱,唐玄宗这些权贵也给过他赏赐。《松窗杂录》里说,李白半醉半醒给杨玉环写了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,唐玄宗一看特高兴,当场赏了百两金、百端锦。后来他在长安受排挤要走,也凭着诗作拿了百两赏金。
所以说,李白虽然就在翰林院干了两年,但一直有权贵帮衬,这就是他能一辈子游山玩水不愁钱的主要原因。
二
问:真实的李白,四段婚姻都啥结局?为啥跟第二任老婆离婚了?
答:李白这四段婚姻,没一段有好结果。
27岁那年,李白入赘前宰相许圉师家,娶了宰相的孙女许氏。许氏又有才又漂亮,性格还温柔,俩人刚结婚那阵日子过得特别好,许氏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,儿子叫伯禽,女儿叫平阳。
可唐朝门第观念太重,李白在许家一直受大舅哥排挤。心气高的李白为了争口气,只能离家出去找当官的机会。
跟许氏结婚十年,李白几乎一直在外面游逛,俩孩子全靠许氏照顾。许氏本来身体就不好,再加上思念丈夫,年纪轻轻就操劳死了。
许氏去世一年后,李白贱卖了田地,带着孩子搬到东鲁,也就是现在的山东。靠远房兄弟帮忙,在兖州买了房子安了家。
都说“筑巢引凤”,买房没多久,经亲友撮合,李白娶了寡妇刘氏。
刘氏是个实在人,压根儿看不懂李白的诗。相处一阵后,她觉得李白全是毛病:就这点田产,没正经收入,还天天跟狐朋狗友喝酒鬼混。
在刘氏眼里,李白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主,天天跟他抱怨。李白受不了,又故技重施,说出去找机会,其实就是游山玩水去了。
跟刘氏过日子那阵,李白对女人意见特别大,他在《雪谗诗赠友人》里写过骂女人的句子:“彼妇人之猖狂,不如鹊之强强。彼妇人之淫昏,不如鹑之奔奔。”
42岁那年被唐玄宗召见,他写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,最后两句也是骂老婆:“会稽愚妇轻买臣,余亦辞家西入秦。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
后来有人考证,这两首诗里的“妇人”“会稽愚妇”,说的就是刘氏。
刘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,李白是纯粹的浪漫主义,这俩人根本过不到一块儿去。李白从长安回来,拿着皇帝赏的钱盖酒楼、修炼丹房,刘氏更不满意了。
矛盾攒到一块儿终于爆发,李白干脆跟刘氏离了婚。没想到刘氏离婚后立马改嫁,半点儿留恋都没有。
刘氏走了,李白跟一个被休的山东妇人同居了。这第三任“妻子”没留下名字,就叫她“无名氏”吧。
无名氏是李白在山东的邻居,她丈夫常年在朝鲜、韩国一带做生意,好几年没消息,后来丈夫发财了就把她休了,她就顺理成章跟李白在一起了。
根据《李翰林集序》记载,无名氏给李白生了个儿子叫颇黎。
婚后无名氏不光照顾李白,还把他和许氏的两个孩子照顾得好好的。也多亏了她,离婚后的李白才没死于酒精中毒或丹药中毒。
可惜无名氏命不长,跟李白同居五年就病死了。
无名氏去世后,快五十岁的李白迎来了最后一段婚姻,这段还留下个“千金买壁”的佳话。
第四任妻子跟原配许氏一样,也是前宰相的孙女,是武则天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。
宗煜才貌双全,对诗文特别有研究,俩人就是因为诗认识的。
750年,李白游梁园古迹,喝多了诗兴大发,在墙上写了首《梁园吟》。宗煜路过,看见有僧人要把墙涂黑、擦掉诗句,立马拦住,花一千金买下了这面墙。
宗煜跟李白结婚后,一直细心照顾他,不光支持他游山玩水,还跟他一样喜欢道教,夫妻俩还一起在天门市等地隐居过。
跟宗煜在一起时,李白诗里常秀恩爱,比如《秋浦寄内》里的“江山虽道阻,意合不为殊”,写的就是俩人关系多融洽。
安史之乱后,李白和宗煜躲到庐山。可李白还没放弃当官报国的想法,永王李璘造反,他居然听了永王的召唤,去当幕僚了。
后来李白受李璘案牵连被抓进监狱,宗煜为了救他到处奔走,甚至动用家族关系打点,可最后李白还是被发配夜郎。
好在李白流放路上,朝廷因为关中大旱大赦,死囚改流放,流放以下全赦免。李白高兴坏了,写了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,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
可惜大赦之后,李白再也没见过宗煜,他最后一段婚姻也成了悲剧。
三
问: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?真的是捞月亮淹死的吗?
答:李白的死一点儿诗意都没有,真实原因可能好多人都接受不了。
李白和高适都是诗人,但俩人本质上差远了,最明显的就是对当官的态度。
高适想当官,是想找条报国的路,所以不管啥官都愿意做;李白想当官,目标是当宰相辅佐皇帝,除了这类大官,别的他都看不上。
高适第一次当官,是被举荐做了封丘的小官,说白了就是维持地方治安的保安队长,根本算不上正经官。以高适的本事,肯定不止干这个,可他二话没说,在岗位上还特尽心。从这儿就能看出高适多务实,也正因如此,他最后才成了唐代诗人里官位最高的。
李白跟高适正相反,谁给个小官他都觉得是侮辱。他第一次当官,就经贺知章引荐做了翰林学士,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的秘书,算是副部级干部。
可李白心里想的是宰相啊,他跟高适不一样,从没想过一步步往上爬,就想一步登天。后来发现自己的活儿只是给皇帝、贵妃写点歌功颂德的诗,立马就想走了。
之后他还专门写诗表达想辞职的心思,唐玄宗真给了他赏金让他走了。
通常来说,天天喊着辞职的,其实不是真想走,是想要更好的待遇。这点唐玄宗当然明白,可李白写诗是厉害,搞政治却一窍不通,唐玄宗怎么可能真重用他?
好多研究李白的人,都把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叫“天真”,说白了就是幼稚。李白政治上有多幼稚?看他后来投靠永王李璘的原因就知道了。
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里,高适派人问坐牢的李白为啥投靠永王,李白居然说“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”?那时候他都不知道永王在谋反。知道真相后,他后悔也没用,只能说:“我就是想找条当官的路,实现自己的抱负啊。”
好多人看这段觉得是丑化李白,觉得他再不懂政治,也不至于不知道永王在谋反。
可真正了解李白的人都知道,不懂永王谋反的李白,才是最真实的。历史上的李白,搞政治就是这么幼稚。
李白投靠永王、给他写诗吹捧的时候,唐肃宗已经即位了,永王再另立朝廷就是叛军,肯定会被打压。这个基本的政治道理,李白老婆宗煜一看就懂,李白却压根没明白,一门心思觉得:永王姓李,帮他就是帮唐朝重振朝廷。
李白自己没半点政治才能,也看不出永王根本没领导本事,满脑子都是辅佐君王,双脚就没沾过地面。
永王被杀后,李白虽然被特赦了,但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只是说说,现实中他坐船折腾了整整一年才到江陵。
到江陵那年,李白已经六十了,政治上的失意加上身体劳累,整个人憔悴得不行。他心里憋着股劲儿,不甘心这辈子在政治上一事无成。可能是受了高适的启发,他居然也想走从军报国的路子,靠这个当官。
可等头发花白的李白赶到征兵点,负责征兵的军官根本不收他。这时候李白才明白:自己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当官了。
人一绝望就容易抑郁,抑郁又最能拖垮身体。征兵被拒没多久,本来身体就不好的李白病情更重了。又穷又病的他,只能去投靠在安徽当涂当县令的祖叔李阳冰。
李阳冰是个文人,虽然辈分是李白的族叔,但实际比李白小不少。李白投靠他后,他一直细心照顾。
可李白心情太抑郁,就算有李阳冰照顾,病也没好转,反而越来越重。生命最后时刻,李白总算务实了一回,把自己所有诗稿都交给李阳冰,拜托他帮忙出本诗文集。
交代完后事,李白写了《临终歌》:“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”这一次,他还把自己比作大鹏,只是终于承认,这只大鹏再也飞不起来了。
李白死后葬在当涂青山,这山的线条是他最喜欢的,也是他重新读懂生活的地方,能葬在这儿,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。
李白的诗太美,结局却太惨。因为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,世人就编了个捞月而亡的说法,说他喝醉了跳水里捞月亮淹死了。在大家眼里,只有这样的死法,才配得上李白和他的诗。
可李白的死既没仙气也不浪漫,甚至能算他人生的一个“黑点”:一个看似豪放的文人,因为当官不顺抑郁而死。但也正是这样的结局,让李白从“天上”落到了“人间”,变得可亲、可爱,也值得人学习。
李白死了,他的长安梦也醒了。人世间所有的梦,总有醒来的那天。#热问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