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投资中的“黄金概率公式”:凯利公式到底怎么用?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专业投资者总是强调“仓位管理”?为什么赌场永远不怕你赢钱,却怕你不玩?这背后藏着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影响金融世界的数学公式——凯利公式。
一、凯利公式:投资中的智慧权衡
假设你参与一场抛硬币的游戏,猜对正面或反面,你能获得1倍的收益,猜错则输掉本金。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各为50%,那么每次你应该投入多少资金来参与这个游戏,才能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呢?这时候,凯利公式就派上用场了。
凯利公式表达式为:f*=(bp-q)/b=(p(b+1)-1)/b,其中f*为应投注的资本比值,p为获胜的概率,q为失败的概率(q=1-p),b为赔率(这里的赔率是净赔率)。
我们回到刚才抛硬币的游戏,p=0.5(获胜概率),q=0.5(失败概率),b=1(赔率,赢了获得1倍收益),将这些值代入凯利公式:
f*=(0.5×1-0.5)/1=0
这意味着在这个看似公平的抛硬币游戏中,从长期收益最大化的角度,不应该投入任何资金。因为虽然单次游戏期望收益为0(0.5×1+0.5×(-1)=0),但随着次数增多,本金有全部亏光的风险。
在现实投资中,凯利公式同样适用。比如,你经过深入研究,发现一只股票未来上涨的概率是60%(p=0.6),下跌的概率就是40%(q=0.4),如果上涨你预期能获得50%的收益(此时b=0.5),那么代入凯利公式计算:
f*=(0.6×0.5-0.4)/0.5=(0.3-0.4)/0.5=-0.2
这里得出的结果为负数,说明从凯利公式的角度,这笔投资并不划算,不应投入资金。如果计算结果为正数,比如是0.2,那就意味着可以拿出20%的资金投入到这只股票中。
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:在已知胜率和赔率的情况下,通过计算找到最优下注比例,使长期收益最大化,同时避免破产风险。
二、凯利公式的局限性:为什么不能盲目套用?
现实世界的“非对称性”
凯利公式假设“无限次重复试验”,但投资中很多机会是一次性的(如行业周期、政策变化)。例如,2020年疫情初期的股市暴跌,属于“黑天鹅”事件,无法用历史胜率预测,此时套用公式可能失灵。
人性的“非线性反应”
公式忽略了一个关键变量:人的心理承受能力。假设你用50%仓位投资,短期亏损20%,账户缩水10%,多数人会因恐慌止损,而公式要求“坚持策略”。这就是为什么专业投资者常说:“凯利公式的前提是你能承受波动。”
三、普通人的“改良版”应用:从凯利公式到仓位管理法则
保守原则:打对折使用公式
为降低风险,可将计算出的
f∗减半。比如公式建议40%仓位,实际只投20%。这相当于预留“安全边际”,既能避免情绪干扰,又能在看错时补仓。
分批建仓:用“金字塔策略”平滑成本
假设通过公式算出某基金合理仓位30%,可分三次买入:首次跌5%买10%,再跌5%买10%,企稳后买10%。这种方法结合了概率思维和动态调整,比一次性投入更稳健。
大类资产配置:跨周期平衡胜率
单一资产的胜率赔率波动大,而股票、债券、黄金等大类资产的相关性低。例如,经济衰退期债券胜率高,通胀期黄金赔率高。通过配置不同资产,相当于“押注”多个不同的概率事件,降低单一公式的依赖风险。
投资本质是概率游戏,先算胜率赔率,再谈仓位;敬畏不确定性,永远为“黑天鹅”留足安全垫;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倒下,那就永远不要去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