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的“变脸”戏码,真是老厉害了
兄弟姐妹们,你们要是不知道,马来西亚这国家
真是个活跃的“弄潮儿”
它在东南亚那块地盘上,算得上是个老“闹腾”的角色了
经济,基本靠贸易和外来投资打拼,地理位置更是宝贝:就夹在马六甲海峡边上,走水路那块
记得我两年前去那儿玩,路过那边的港口,真是繁忙得不得了,各种货轮从那儿进进出出,像个大集市似的
二、中马铁路那段事儿,闹得人心惶惶的故事
说起这个马来西亚和中国合作的东海岸铁路项目
那可是“风起云涌”的一段历史
刚开始,大家都觉得挺新鲜,觉得这事能带动沿线经济
2016年,两国签了个大单子,叫“东海岸铁路”,简称ECRL,全长有688公里,从哥打峇鲁一直跑到关丹港,预算
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接手,整个工程一开始还算顺利,工地忙得不亦乐乎,工人们都觉得“,搞定这个项目
咱们国家的东部可是要翻身了嘛”
但你也知道,事事难免出点乱子
到了2018年大选,老马哈蒂尔那会儿刚上台,年龄都快九十了
他一上台,第一件事就盯上了这个铁路项目,直说合同里有猫腻,说前任纳吉布签的那个合同成本太高,里面还涉嫌贪腐
国家债务也被压得死死的
于是,7月份,他就“雷厉风行”,下令停工,理由是“不可抗力”
拒绝支付217.8亿林吉特的违约金
那笔钱,换算成人民币,差不多是361亿
三、日本“出手帮忙”,结果“折戟沉沙”
你想,这事儿一闹
”中方当然不乐意,项目就这么一摊在那儿,设备都扔那儿了,工人散了
整个东部的经济发展都卡住了
马哈蒂尔还打了个算盘,他这人一向喜欢“走偏门”,想用暂停这个项目
给自己争点“政治资本”
他跑到日本去转了一圈,跟安倍晋三见面,还夸日本的高铁技术牛,邀请三菱重工这些公司接盘,还许诺土地优惠、税收减免
可惜,侬看看,日本那边表面上还假客气,心里其实都在想:这个项目风险太大,利润少,成本还压得死死的
再说,日本公司在印尼、越南那些高铁项目都忙着
磨叽到最后,三菱也不愿意了
外务省还说“再考虑考虑”
结果,马哈蒂尔这次“空手而归”
四、“吃了哑巴亏”的苦头,东部经济跳水
没办法
两年时间,损失了47亿林吉特,东部地区的失业率一下子蹿到18%,很多棕榈油企业都快撑不住了
民众还跑到街上闹着要铁路
国际上的报告也说了,融资成本涨了1.7%
其他基础设施项目都既然信任危机而搁浅了
中国交建那边每天亏得“跟孙子似的”,工地上的桩基和机器都开始生锈
到2019年初,马来西亚政府不得不低头
经过三个月的“拉锯战”,他们签了个新协议,把成本降到440亿林吉特,线路缩短40公里
避开那些“麻烦的地质”
新合同还加了“政治风险”条款:假如再既然政变停工,马来西亚得赔钱,还得自己建10公里的路段
五、项目“重启”后的“飞跃”
你猜怎么着,项目一复工
中国那边用模块化技术建桥墩,工期提前了11%
到2025年8月,整个工程已经完成了85%
全线41条隧道都贯通了,最出名的云顶隧道,7月中旬就打通了,长达16.39公里
是马来西亚最长的铁路隧道
双文丹2号隧道也提前了六个月完工,长9.88公里
巴生港段的双轨升级方案也在二月份获批,用了标准轨距
在人才培养这块,政府也没忘,计划培养5000名本地人才,已经培训了1501人
涵盖火车司机、工程师、技术员啥的
关丹港那边的工厂,也实现了60%的零部件本地化,股权中,马中各占50%,但马方拿80%的收益
这条铁路,不只是条线,还和泰国、新加坡连接起来
成为“泛亚铁路”的重要一环
从7小时的车程,缩短到4个小时
六、马哈蒂尔的“折腾”与“教训”
说起来,马哈蒂尔这事儿
其实也暴露出他的“外交投机性”
他反腐反得挺拼,但暂停这个大项目,冲动得太快
转向日本,结果“搞得一无所获”
2020年,他既然内斗辞职
到2022年,大选一结束,政党大败
当下,已是99岁高龄,偶尔说说时事
但从这段历程中,咱们也能学到点东西: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合作上
当下他们更重视合同的严肃性,风险的分担也更合理
这个项目,成了中马双方高质量共建的“旗帜”,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
还继续续写合作的“情缘”
中国也在“全球互联互通”这条路上,扮演着“领头羊”的角色,像中越铁路、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这些重点工程
七、国际合作,没那么简单,风云变幻常有
其实,这种国际合作的事儿,真是“像走钢丝”一样
马哈蒂尔第二次当政时,拼命搞反腐、减债,但内部的矛盾一堆
项目停摆那阵子,东部的贸易受阻,失业潮涌起,街头抗议也不少
等到恢复合作,技术转移、企业参与,关丹港的本地化都做得挺不错的
成了“合作共赢”的范本
这条泛亚铁路,不仅仅是个铁路线,它还连接了工业园、港口、机场
到2025年7月,工程已完成85%,大家都相信“快了,快了”
未来的运营一定“火得很”
中国大使馆也发话,支持这个互联互通的项目
大家都想着它的顺利投运
——“稳”字当头 未来,马来西亚的基建大事还得“稳”着来
虽说之前闹得挺凶,但当下他们逐渐明白了:合作不能“出尔反尔”
拒赔361亿的事儿,虽说当时挺“硬气”,但后来谈判调降成本
反而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
这次重启,意味着他们“认清”了合作的价值
当下看,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
逐渐走上“稳中求进”的路子
东部从纯粹的农业,逐步转变为工业,吸引外资,建起了不少地标建筑
经济也渐渐“走出低谷”
这个铁路项目,成了“关键钥匙”
把国家带入了“新发展”的快车道
——合作路上风风雨雨,咱们得学会“看得远” 兄弟姐妹们,这事儿
国际合作,不能只看表面
像马来西亚这次,起初冲动暂停,结果“吃了哑巴亏”
磨叽到最后还是得“认账”重新合作
它告诉咱们一句话:合作,要“讲究策略”,风险得“分担”
未来,咱们中国和这些国家,还是要“携手前进”
把“互联互通”这个梦织得更漂亮
像中越铁路、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,都在不断努力地“打磨”中
只要彼此“真诚合作”,就没有什么“过不去的坎”
这段故事,给我最大感触就是:合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,但只要坚持
咱们也要学习这个精神,别怕“折腾”,只要“方向对”
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,这个观点可能不太一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