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特朗普宣布美印尼达成“里程碑式”贸易协议,印尼输美商品被征19%关税,而美国商品却零关税进入印尼市场。 这份看似双赢的协议,实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又一次胜利。 印尼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,包括购买150亿美元美国能源和50架波音飞机。
更关键的是,协议通过“转口叠加关税”机制精准打击中国商品借道东南亚出口美国。 东南亚贸易格局正在被重塑,各国陷入“割肉求生”的囚徒困境。
印尼这次签的协议,表面看是关税降到19%,比特朗普之前威胁的32%低了不少,但代价是彻底对美国敞开国门。 美国商品进入印尼市场,关税直接归零,连非关税壁垒也全给拆了。 印尼还得硬着头皮买美国货——150亿美元的天然气和煤炭、45亿美元的大豆小麦,外加50架波音飞机。 这些采购单子可不是随便填的,美国能源公司库存清了,波音生产线压力缓解了,印尼财政却要背上大包袱。
最狠的一招藏在转口规则里。 以前中国商品运到印尼换个标签再卖美国,能避开高关税,现在这条路彻底堵死。 新协议规定:如果中国货想借印尼通道进美国,不仅要交印尼19%的税,还得叠加中国原来的125%关税! 算下来成本飙升到144%,比直接运还亏。 美国这招叫“源头封堵”,东南亚转口贸易的灰色空间被彻底掐断。
印尼签得这么急,是因为特朗普早放话了:8月1日不签字,关税直接涨到32%。 印尼输美五大类商品——棕榈油、橡胶、电子产品全在名单上,真挨这一刀,出口企业得倒一片。 印尼谈判代表私下吐槽:“这是枪顶脑门上签的字。”
越南更憋屈。两周前才签了20%关税+40%转口税的协议,以为抢了先机,结果印尼拿到19%还不用交固定转口税。 越南媒体炸锅了,骂政府“不会谈判”,企业主连夜开会商量要不要把工厂搬到雅加达。 这种“比谁让步多”的竞赛,把东南亚各国全卷进去了——马来西亚放风要重启对美谈判,泰国紧急减对美顺差70%示好,柬埔寨咬牙接受36%关税(原本被威胁49%)。
美国商品零关税杀入印尼,本土企业最先遭殃。 印尼本土钢厂老板看着美国进口钢材关税从10%降到0.5%,当场血压飙升:“这价格战还怎么打? ”农业更惨,印尼承诺每年吞下100万吨美国小麦,本国农民种的麦子只能烂仓库。 经济学家算过账:协议执行后,印尼对美贸易逆差可能从179亿扩大到300亿美元,本土制造业不死也得脱层皮。
中资企业成了连锁反应的受害者。 青山集团在印尼的钢厂占全国产能12%,现在订单被美国低价钢抢走三成。 更麻烦的是镍矿战场:印尼把全球最大镍矿优先采购权给了美国,宁德时代、格林美这些中资巨头想炼镍,得先看美国人脸色。 协议里还白纸黑字要求:新建镍加工厂必须用“非中国技术”,直接把中企技术路线卡死。
美国表面赢麻了,其实自己也掉坑里。 印尼答应给美国优先供镍矿,但美国电池厂连冶炼设备都没有,矿石运回去也只能堆码头。 中国早防着这手——去年底囤了10万吨镍,全球80%的稀土电解槽都在中国手里。 福特电动车生产线已经因为钕铁硼磁体断供停产,美国拿着矿却炼不出材料,急得跳脚。
法律层面这协议更是一地雷。 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被踩在地上摩擦——美国给印尼19%税率,其他东南亚国家还是20%-50%,明摆着搞歧视。印尼国内法也兜不住:外资持股电信公司不能超65%,可协议说“全市场开放”,美国企业真冲进来,印尼政府只能临时搞“豁免审批”,去年就有美国医疗公司没走通流程被罚15亿印尼盾。
最骚的操作在协议签完后。 印尼总统特使团悄悄飞到北京,跟中方解释“签协议只为解困”。 转头又试点本币互换交易,减少美元依赖。 美国以为用340亿美元买了个盟友,结果抓到个“端水大师”。
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在找活路。 柬埔寨纺织厂嘴上答应美国减顺差,私下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原料采购,一天内人民币交易激增47%。 马来西亚拉着中国一起开发非洲市场,泰国榴莲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直送中国,连菲律宾都放话“不当大国棋子”。 美国关税大棒挥下来,反倒把东南亚逼成了“去美元加速器”。
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。 印尼用市场换喘息,美国拿短期订单掩盖产业链短板,中资企业被迫调整供应链,东南亚小国在夹缝中挣扎求生。 而全球贸易规则正在这种撕裂中滑向深渊——当每个国家都开始单方面定制“对等关税”,WTO的棺材板终于钉上了最后一颗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