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55年,关于新中国首次授衔,有人嫌自己的军衔被评低了,耍起了脾气,以至于毛主席也出言讽刺: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授衔时。
有想升衔的,也有主动申请降衔的,这些开国将帅主动“让衔”的行为,表现出了他们的谦逊大度,这其中,粟裕一定是不得不提的人物。
本来中央和毛主席都是觉得要给他授予元帅军衔的,毛主席更是说,“论功、论历、论才、论德,粟裕可以领元帅衔。在解放战争中,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?”
这时,一旁的周总理说了一句话,令毛主席大为感慨,粟裕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,而且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被授予军衔的军人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粟裕是新中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,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,不过以粟裕的资历和战功,他是完全可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,但是在评选时,粟裕却主动向组织申请让衔。
在早期的革命战争时期,粟裕吃亏就吃亏在他的军事才能没有被及时发掘,导致他一时被埋没了,没有年少成名,相比于其他的元帅,粟裕在红军时期的经历,较为坎坷。
1907年8月10日,粟裕出生在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,有意思的是,另一位与粟裕同年出生的开国将帅,就是林彪。
粟裕是湖南人,林彪是湖北人,同出生在1907年,两人的相遇,还要等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。
粟裕并没有上过军校,也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,他在1925年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,后因该校进步校长被害,粟裕等一众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,进入到叶挺24师教导大队学习。
正是从这时开始,粟裕才接触到军事。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,国共合作破裂,共产党人决定联合国民党左派通过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,挽救中国革命。
伟大的南昌起义就此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。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,任起义军指挥部警卫队班长。
当起义军南下后,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,朱老总率领着起义军残部,从粤北来到湘南,发动了湘南起义,在1928年4月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。
因为屡立战功,粟裕在红军中步步高升,不过粟裕担任的是参谋长的职务,相比于和他同岁的林彪年少成名,粟裕虽然在军事上也有天赋,但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。
当时的红军中,并不缺乏年轻的军事人才,如今少为人知的朱云卿,与粟裕、林彪同岁,黄埔三期毕业生,在1931年时,朱云卿年仅24岁,就成为了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,可惜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,牺牲时也只有24岁。
1934年主力红军撤出中央苏区,开始长征后,粟裕奉命留在南方,与敌人进行游击作战。艰苦的南方八省游击战争,彻底将粟裕的军事才能磨炼了出来。
在敌人绝对兵力的团团包围之下,粟裕等红军游击队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,被迫被分割在南方八省,独立作战。
粟裕所领导的浙南红军挺进师活动在江山、衢州、温州等地。在这期间,粟裕率领着部队与敌人展开艰苦的斗争,直到1938年,粟裕率领部队开赴皖南,改编为新四军。
在抗日战争期间,粟裕名声大噪,等到1945年,粟裕被组织任命为华中军区司令员,粟裕主动辞让。
到1948年,粟裕又辞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。对粟裕来说,他当不当这个司令员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领导军队能完成任务,打败敌人。如果有一个人更适合当这个司令员,那粟裕做副司令员也是合适的。
1955年授衔前,毛主席觉得能授予粟裕元帅军衔,周总理则说了一句话,告诉毛主席,粟裕已经请求辞帅了。
这令毛主席大为感慨,“难得粟裕,竟三次辞让”,指的就是粟裕两次辞让司令,一次辞让元帅。
既然粟裕主动请辞,那中央就遵照个人意愿,不过以粟裕的资历和战功,是必须要授予大将军衔,而且是第一大将。
1955年9月27日,新中国授衔活动分为两场举行,首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授衔典礼,周总理将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第一个授予粟裕,足可见粟裕是共和国第一大将,位列所有将官之首,并且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授予军衔的军人。
在结束了将官军衔授衔典礼后,才是新中国元帅军衔授衔典礼。
虽然粟裕没有被评为元帅,但他已经毫无遗憾了,能够为中国革命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贡献,而且还能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,新中国的建立,对于粟裕来说,他就已经比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幸运太多了。
建国后,虽然以粟裕的身份,是可以享受组织的优待的,但粟裕一直严于律己,对子女也是严厉教育。一生清廉的粟裕,用一生证明了他对革命事业、对组织的忠诚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