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98年7月10日,这一天是李鹏总理与夫人朱琳结婚40周年纪念日。两人在吉林东关宾馆门前合影留念,手中捧着鲜花。照片里,李鹏和朱琳衣着整洁,面带微笑,展现出幸福恩爱的状态。
在一次访谈中,李小琳少见地谈及了父母的相处模式。她表示,父母几十年来始终相敬如宾。母亲每天都会为父亲准备日常服用的药物。日常里,两人习惯一同用餐,闲时还会结伴看电影,遇到事情也会一起商量。意见有分歧时,父亲通常会主动让步。而母亲则更多承担起家庭事务的责任。
李小琳的说法是正确的,李鹏与朱琳的确是一对感情恩爱的夫妻。这里有个问题,结婚40周年是极具纪念价值的日子,按常理来讲,应该在家中与子女一同庆祝,可他们为何特意选在宾馆前合影呢?其中原因并不复杂:吉林东关宾馆是李鹏和朱琳首次见面的场所,这个地方对两人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。
李鹏在回忆录里提及,他和朱琳同志的结识发生在松花江畔的东关宾馆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苏联政府向中国派遣了众多专家,吉林省境内也有不少苏联专家。1955年,李鹏从苏联学成回到祖国,他主动提出到基层去工作。
组织上依据李鹏的水力发电专业背景,把他分配到吉林丰满发电厂,担任见习厂长一职。从学历来看,当时李鹏完全有条件留在北京,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。但他有着更高的职业追求,主动选择到基层锻炼自己。
李鹏在动身前往吉林前,对当时担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的刘澜波说:
我还是倾向于先去水电基层工作。我在国外攻读的是水力发电专业,虽说也去过几个水电厂实习,但那些实习都只是浅尝辄止,我仅仅了解到一些表面知识,所学的书本理论还没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。从以往情况来看,外国留学生回国后要是不把所学与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融合,迟早会遇到挫折,犯教条主义的错误,我们党内就有过不少这样的教训。所以,为了让我所学的书本知识能和生产实际更好地结合,我觉得还是应该先到基层去工作。
从李鹏的这番话能看出,去基层工作确实是他内心的想法。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且逐渐展现出领导能力,李鹏在当年年底便被任命为丰满发电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。1957年元旦,依照往年惯例,吉林市政府组织了一场联欢会,邀请苏联专家以及有关厂矿的负责人参加,地点设在东关宾馆。
李鹏时任丰满发电厂的重要领导,当时也被邀请参加联欢会。就在这次联欢会上,李鹏对比自己小5岁的朱琳一见倾心。朱琳原名朱霁凌,1933年在上海出生。她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后,被分配到吉林市化工厂翻译室从事俄语翻译工作。
朱琳的俄语翻译能力很强,市委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,只要有苏联专家参加,她常被派到现场承担翻译工作。而在这次联欢活动中,时任吉林市市长的张文海当众点了她的名,让她当场进行翻译。
李鹏在回忆录里详细讲述了初次见到朱琳时的情景:
这时,第二排走来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。她身着紫红色套装,扎着两条麻花辫,一双大眼睛明亮又自信,五官端正,举止大方……这位漂亮姑娘自然吸引了我的目光。那时我虚岁29,此前虽有过几段择偶机会,却始终未遇合适的人,因此一直单身。那个晚上,我第一眼见到她,便对她一见钟情。
从那时起,李鹏便认定朱琳就是自己要追求的女孩。约三个月后,李鹏和朱琳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。1958年7月10日,两人在北京登记结婚。婚后,李鹏和朱琳生育了二子一女。
有段时间,朱琳身体状态欠佳,浑身酸痛、头晕还失眠。李鹏发现母亲赵君陶常请一位老师傅来按摩,便多次留意模仿这位老师傅的按摩手法。回家后,他就试着用学到的手法给朱琳按摩助眠,没想到效果还挺明显。
大家要是留意一下李鹏和朱琳三个孩子的取名,就能发现这对夫妻花了心思。他们的长子叫李小鹏,女儿叫李小林,次子叫李小勇。长子和女儿的名字分别用了父母名字里的字,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李鹏和朱琳夫妻感情很好。
平日里,李鹏和朱琳在家中为了便于区分,李鹏叫朱琳“大琳”,朱琳则叫李鹏“大鹏”,从中不难看出两人婚后感情十分恩爱。随着李鹏的工作越来越忙碌,经常需要出差,有时一出差就是半个月。
李鹏为让朱琳放心,做了一个安排,只要出差时长超过三天,就会写信说明自己的状况、当地的饮食、旅游景点等。2019年7月22日23时11分,李鹏在北京去世,享年91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