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以色列头顶的天,正被两股风暴撕扯。一股来自遥远的异国法庭,另一股,则源自耶路撒冷自家后院。它们并非真刀真枪,却比加沙的火箭弹更致命,正将以色列和它的“不倒翁”总理内塔尼亚胡,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险境。
外部的围剿,静悄悄地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拉开了序幕。过去,世界对巴以冲突的反应,无非是些不痛不痒的外交辞令,但在波哥大,游戏规则彻底变了。一个名叫“海牙集团”的组织横空出世,牵头的是哥伦比亚和南非,两个在历史上都尝尽了不公滋味的国家。
这个集团的构成,本身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。你在这里看不到传统西方大国的身影,取而代之的是巴西、阿尔及利亚、印度尼西亚这些来自亚非拉的“全球南方”国家。他们聚在一起,不是为了喝茶调解,而是带着一份磨得锃亮的行动清单,目标只有一个:用法律和外交的重锤,砸开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。
他们亮出的家伙,招招都往要害上招呼。首先,国际刑事法院的判决必须落地。这意味着,一旦对内塔尼亚胡等人的逮捕令生效,这三十二个成员国就有义务关门抓人。其次,全面切断对以色列的军火供应,釜底抽薪。最后,所有与以色列军事工业有关的船只,休想在他们的港口停靠。这已经不是制裁,而是精准的海上封喉。
为这场“法律起义”站台的,是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弗朗西斯卡·阿尔巴尼斯。这位意大利女法学家,前脚刚被美国列入黑名单,后脚就飞到了波哥大。她用行动告诉华盛顿:你们的威胁,吓不倒我。她的言辞更是辛辣,直言美国的制裁,就是为了“杀鸡儆猴”,警告所有敢说真话的人。
阿尔巴尼斯把炮口对准了看似中立的欧洲。她嘲讽欧盟在巴以问题上的虚伪,嘴上喊的是国际法,骨子里却是根深蒂固的“殖民心态”,心甘情愿地当着“美利坚帝国的附庸”。这种“光说不练”的姿态,在布鲁塞尔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就在“海牙集团”摩拳擦掌的同时,欧盟也在开会讨论如何敲打以色列。议题很丰富,从禁止进口定居点商品到武器禁运,听起来都挺像回事。可结果呢?由于内部分歧严重,吵了半天,连个统一决议的影子都没有。这种高高举起、轻轻放下的政治瘫痪,与“全球南方”的决绝形成了刺眼的对比。
当然,只要美国那把巨大的保护伞还在以色列头顶,内塔尼亚胡似乎就能安然入睡。但谁都明白,时代变了。这股由非西方国家自发形成的、以国际法为武器的联合阵线,如同一把已经出鞘的利剑。它或许还不足以立刻刺穿以色列的重甲,但那冰冷的剑锋,已经让特拉维夫感受到了透骨的寒意。
正当以色列外交官们忙着拆解这枚外部炸弹时,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国内引爆,其震源,是一个纠缠以色列几十年的死结——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的兵役问题。
想看懂这场内部风暴,你得先了解以色列的“天龙人”。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群体,叫哈瑞迪,也就是极端正统派犹太人。他们中的男性,可以“终身学习犹太教经典《托拉》”为由,免除兵役。在他们看来,向上帝祈祷、研读经书,就是保家卫国,其神圣性,远胜于扛枪上前线。
这套规矩在建国初期,哈瑞迪人丁稀少,社会还能勉强容忍。可几十年过去,这个群体的人口像吹气球一样膨胀,如今已是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加沙战火连天,北部边境炮声隆隆,以色列国防军的人力缺口已经大到无法掩盖,急需补充上万名新兵。
一边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战场上搏命,另一边却是成千上万的同龄人躲在经学院里“祈祷卫国”。这种巨大的不公平,早已像高压锅一样,在以色列社会内部积蓄了足以掀翻一切的怨气。而点燃引信的,正是以色列最高法院。
今年六月,最高法院一纸判决,如惊雷落地。判决认定,豁免极端正统派兵役的做法,违宪!必须立即停止,政府必须将他们纳入征兵体系。这一下,直接捅了内塔尼亚胡的马蜂窝,把他那个由极右翼和宗教政党拼凑起来的执政联盟,撕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口。
内塔尼亚胡的政府,本就是个在议会中以64席对56席的微弱优势勉强维持的“脆弱组合”。他能坐在总理宝座上,全靠几个极端正统派政党的鼎力支持。现在,最高法院把征兵这道“送命题”直接拍在了他的办公桌上。
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埃德尔斯坦放出狠话,警告所有拒服兵役者将面临严惩。这份法案草案还没正式公布,就被人“不小心”泄露给了极端正统派政党,一场政治海啸瞬间来袭。
最先发难的是“圣经犹太教联盟党”,这个小党派看完法案,二话不说,直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。但这还只是开胃小菜,真正的致命一击来自议会第四大党“沙斯党”。这个手握11个议席的宗教大党也发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。一旦他们撤回支持,内塔尼亚胡在120席的议会中将只剩下50票,政府将即刻垮台。
这简直是一个无解的死局。如果内塔尼亚胡顺应民意和法治,强推征兵法案,他的执政联盟会当场分崩离析。如果他为了保住权力而向宗教盟友妥协,公然对抗最高法院,那么等待他的将是全国性的抗议浪潮和司法追责。无论怎么选,都是政治上的万丈深渊。
有趣的是,就在这悬崖边缘,内塔尼亚胡似乎又找到了一丝喘息之机。那些发出最后通牒的宗教政党,虽然姿态强硬,却并没有立刻要求推翻政府、重新大选。这背后,是极其狡猾的政治算计。
他们比谁都清楚,一旦现在大选,民怨沸腾之下,新上台的很可能是一个由本尼·甘茨领导的、对他们更加不友好的中间派政府。到那时,别说豁免兵役了,恐怕连现有的政治权力和财政补贴都得灰飞烟灭。所以,他们的威胁,更像是一场极限施压的豪赌,赌内塔尼亚胡能变出个戏法来,而不是真的想同归于尽。
另一个帮了内塔尼亚胡大忙的,是时间。以色列议会即将在七月底进入长达三个月的夏季休会期。这意味着,他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缓冲期,可以暂时躲开议会里的正面冲突,转而在幕后展开各种不足为外人道的谈判和交易。
然而,休会期只能推迟审判,却无法取消审判。内塔尼亚胡正面临着他政治生涯中最残酷的考验。他必须在安抚宗教盟友、应对最高法院、满足军队需求和回应社会愤怒之间,走过一根几乎不存在的钢丝。
内外交困的局面,像一个巨大的夹子,正在越收越紧。外部的法律围堵,不断侵蚀着以色列的国际合法性,这股压力又反过来加剧了国内的政治分裂。而内部的执政危机,则让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愈发脆弱,这无疑会引来对手们更大胆的试探。
议会的夏季休会期,不过是暴风眼暂时的宁静。对内塔尼亚胡来说,这场顶级政治生存秀才刚刚开始。夏天的阳光虽然明媚,但秋天总会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