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昂体育

热线电话:
意昂体育
热门搜索:
你的位置: 意昂体育 > 产品展示 >

明朝唯一战俘皇帝成“人肉暖宝”袁彬称最暖人物

产品展示 点击次数:118 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0:30

一、乱世之中,忠臣义士,锦衣卫袁彬那带着刀的护主传奇故事

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,土木堡之变算得上一场令人心碎的惨败。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,随行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几乎全军覆没。这次灾难发生时,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保命,抛弃了皇帝,但有那么一个人,却始终不离不弃,和明英宗一同共赴难关,他就是袁彬。

袁彬(1401年-1477年),字文质,来自江西新昌县义钧乡(现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)。他出身于近侍家庭,自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,擅长诗文。袁彬的父亲袁忠在建文四年(1402年)任锦衣卫校尉,因而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对于宫廷中的事情和权谋斗争有相当的了解。江西新昌县位于江西省西部,现今属于宜春市宜丰县,那里也是袁彬的故乡。这样的成长背景让他对宫廷生活和政治博弈有着深入的认识。

正统十四年(1449年)七月,瓦剌的领袖也先率军南下,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,决定亲自出征。到八月时,明军在土木堡遇到伏击,被瓦剌兵包围,王振被杀,明英宗也被俘虏。这场灾难中,袁彬算是少数几个没有抛弃明英宗的人之一。

明英宗被俘期间,袁彬和蒙古人哈铭一直陪在他身边。被掳后,明英宗住在那破旧不堪的蒙古包里,夜里北风呼啸,他睡不着,袁彬会解开衣服,把英宗冻得僵硬的脚搂在怀里取暖。每次队伍转移,车马走不开时,他都背着明英宗走路;当英宗抬头望天叹气,就会不断开导他,帮他坚定回国的信念。明英宗对袁彬的依赖已经到了离不开的程度。有一次,袁彬感冒发烧陷入昏迷,明英宗焦急得不知所措,趴在他背上哭得死去活来。没想到,明英宗这么一压,袁彬汗流浃背,感冒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。

二、既有智谋又勇敢,政治角逐中坚守忠诚,善用智慧

袁彬不光在日常生活中照料明英宗,还在政治上给予支持。有一天,也先派人去明英宗住处提亲,想以美人计逼他投降,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英宗。袁彬于是劝他说:陛下身为中原大国之君,要是成了外族人的女婿,不仅丢掉气节,失去尊严,将来还会被人摆布。而且,你在被俘时娶亲,会让人觉得你身为流亡之君,不思返国,却在敌营享乐,这对大明和你今后的声誉都不太好。希望陛下能顾全大局,别接受这门亲事。

明英宗听了之后,点了点头表示赞成。后来,也先又挑选了六位美人去伺候明英宗,袁彬便教他说:“等我回国娶令妹之时,再把这六个女人收为妾妃,也算对得起令妹了。”不过,之后,也先屡次尝试按照中官喜宁的建议去做,结果都不太成功。

喜宁心里清楚,明英宗之所以能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用也先逼降的办法,是袁彬帮他想出主意的。因此,他拼命怂恿也先杀掉袁彬。有个深夜,也先和喜宁把袁彬五花大绑,拖到野外,准备把他五马分尸,处死在那儿。袁彬快要死之前,怒斥喜宁,骂个不停。喜宁赶紧下令行刑。这关键时候,明英宗赶来了,他不在乎皇帝的威严,哭着求也先,最终把袁彬救了下来。

事后,袁彬跟明英宗说:“喜宁总是在挑唆也先,犯我中国,搞边境的事情,只有除掉他,咱们才有希望收拾局面。”明英宗点点头,叫袁彬想出个好办法,写了两封密信,交给另一名侍卫带回去给朝廷兵部尚书于谦。按着信里的方案,于谦把喜宁处理掉了。也先失掉喜宁,又遭到大明众人的团结抵抗,英宗在袁彬的谋划下,一时还难以制服。于是,在景泰元年(1450年)八月,把英宗送回京城,袁彬等人也一起回到京师。

三、保卫主子回到国内

明英宗一回到北京,明代宗只给他安排了锦衣卫试百户的职位。等到明英宗东山再起,他又被提升为指挥佥事,后来又改成指挥同知。明英宗对于袁彬非常器重,袁彬提出的事情他都答应办。那会儿,内阁首辅商辂被罢免,袁彬请求保留自己的住所,之后还请示建新宅,都得到了批准。袁彬娶妻时,英宗让外戚孙显宗主持婚礼,还经常召他到宫中宴请,谈天说地,回忆过去的艰难日子,两人关系一直挺好。

成化时期,袁彬被调任为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使。到了成化十三年(1477年),他担任前军都督府佥事,主管府中事务,最终在任上去世。他去世之后,追赠为光禄大夫、上柱国以及左军都督官职。

袁彬带领军队北上征战,获得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,家乡的百姓们也为他建了两座保驾楼(现位于新昌二小内的遗址),用来纪念他出色的护驾功劳。

四、袁彬:一位忠心耿耿、护主有方的模范人物

在古代中国,忠心耿耿、护主有方的臣子不少见,可像袁彬这样在危难关头始终不离不弃,再加上还能在政治上帮主子摆平难关的,实属少见。他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明英宗,还在政治舞台上帮他走出困境,这可得需要相当的聪明才智和胆识,真是难能可贵。

袁彬那份忠心耿耿,再加上他的脑袋瓜子够用,成了明朝史上少有人及的忠臣杰出代表。不光是在土木堡之变时拼命护主,还在明英宗复辟之后继续尽心尽力为朝廷出谋划策,为国家的安稳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五、像袁彬那样忠心耿耿、全心护主的古代臣子还有不少,比如岳飞、文天祥、于谦、狄青等人,他们都在国家危难之际,不畏艰辛,奋不顾身,展现了忠诚与勇气,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。

在古代,像袁彬这样忠心护主的臣子并不少见,但能像袁彬这样在逆境中始终不离不弃,且能在政治上帮助主子的臣子,实属罕见。以下几位是历史上类似的例子:

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中,张巡和许远共同守护睢阳城,面对叛军的攻势,二人坚持城池抵御,誓死不投降。张巡曾表示:我想用忠诚和义气打动人心,让敌人明白我们决心。他们最终都献出了生命,但为唐朝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。

岳飞这位南宋的著名将领,带领军队抗击金兵,他的儿子岳云也跟着一块儿征战,父子俩齐心协力为国家出力。岳云在郾城之战里表现得特别出色,为岳飞的军事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明英宗被俘的时候,除了袁彬和哈铭之外,还有个叫田顺的侍卫一直在他身边陪着,帮了不少忙。

郑和,是明朝知名的航海家,他多次出海远航,为明朝的外交交流和贸易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,郑和多次护送皇帝出征,展现出非常强的忠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。

典韦,曹操的贴身护卫,宛城之战时,他为了保护曹操,奋勇抵抗。因张绣叛变,典韦不顾个人安危,夺过敌人的兵器,冲入叛军队伍,用一己之力对抗十人,最终英勇牺牲,掩护曹操成功逃走。

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真是流传千古的传奇。当项羽打算刺杀刘邦时,樊哙率领护卫冲进项羽的大帐去救援刘邦。项羽赏赐他一个生猪腿,樊哙把盾放在地上,用刀一片一片地切下来生吃,展现出超凡的勇气,最终让刘邦得以安全离开。

嵇绍,西晋时代的人物,在“八王之乱”中,为了保护晋惠帝司马衷,勇敢冲上前去挡箭,最终英勇牺牲。鲜血将晋惠帝的衣服染得血红,尽管后来晋惠帝曾请求士兵饶他一命,可惜还是无法挽回他的生命。

六、历史评价:袁彬的忠心和聪明才智

关于袁彬,历史上的评价挺高的。《明史》里说他:袁彬,字文质,来自江西新昌。在土木之变时,他跟随英宗北上,一直陪在左右,全心全意保护皇上。等到英宗回来后,皇帝赐予特别恩宠,官升到前军都督府佥事。虽然他是武官,但也有文化修养,传有《北征事迹》。

明代著名的文人王世贞在《弇山堂别集》里提到袁彬,说他的忠心可以跟张巡、许远相提并论。据说,他护主的那份真情实意,非一般的臣子能比。

清代的史学家赵翼在《廿二史札记》里评价袁彬,说他的忠心真是明朝少见的,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,他始终没有离开,竭尽全力守护,可算得上忠臣的典范。

七、袁彬的著作和他的精神遗志

袁彬的唯一作品《北征事迹》详细记载了他护送明英宗北上的整个过程。这本书分成三段:一段是明英宗被擒后的生活点滴,二段讲述了袁彬与明英宗之间的交往过程,三段则描述了袁彬协助明英宗重返北京的情形。

在《北征事迹》里,袁彬讲得挺细的,叙述了明英宗被俘之后那段艰难的日子,以及他是怎么挺身而出照料明英宗的。而且,他还具体说了自己是怎么帮明英宗应付也先那些花招儿,包括美人计,另外,也提到了他怎么出谋划策除掉喜宁的计谋。

《北征事迹》不只是一本记载历史的书,也算是一部文学作品。袁彬在里面用挺生动的词句,描述了明英宗当时的内心想法,以及他自己当时的心情。他写过:“每次看到陛下在冷风里哆嗦,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。”

袁彬的忠魂,通过《北征事迹》一直流传下来,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。他的忠诚和聪明,不只当时得到夸奖,还对后来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
产品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