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创作不易,感谢您的支持。
在喜剧圈摸爬滚打一辈子的陈佩斯,居然能遇到这种尴尬场面?一个被全中国观众捧在手心、几十年来让无数人笑出眼泪的老艺术家,眼下却因为一部新电影,临到了“翻车”的边缘?
新片《戏台》刚开启预售,还不到六十万!说实话,这真的是让人有点意难平。更夸张的是,这部电影的卡司放在现在的内娱圈,也是“神仙打架”——陈佩斯坐镇,黄渤、姜武、尹正等都来站台,哪怕论阵容,已经能把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影按在地上摩擦,但预售成绩就是凉凉的。问题到底出在哪儿?
01
印象里的陈佩斯是啥?说实话,一提起来,脑子里全是《吃面条》、《警察与小偷》这些经典片段。
小时候一到过年,我家那点年味,全靠春晚的陈佩斯和朱时茂撑着。大家坐在电视前边嗑瓜子边哈哈笑,那种全家老小一起乐的场景,现在回想都是回忆杀。
可现实有时候就这么扎心,时间一晃过去几十年,陈佩斯却悄无声息地“掉队”了。哪怕《戏台》卡司再牛,哪怕他自己是强化背书,都没能挡住观众的冷淡,预售凑不够六十万都成了新闻。
02
咱们冷静分析下,《戏台》到底为啥不受待见?
要我说,核心问题根本不是演员——成也内容、败也内容。
名字先放一边,单看“戏台”,就知道主打的还是戏剧圈子。戏剧本来受众就偏窄,大多是中老年观众,年轻人更关心漫威、爱情、悬疑这些新潮片。再往下故事设定在民国时期,咱不是说民国不好,但这类风格电影这些年整体已经卖不动了。
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评论“光靠明星救不了市场”“不接地气的题材,很难刺激年轻人走进影院”。很扎心,但句句都在点子上。
还有一个细节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《戏台》压根儿就是陈佩斯最拿手的剧本之一,原来在话剧舞台已经风生水起,改编成电影倒像是圆了老艺术家的一桩心愿。你说圈内人、资深戏迷看着肯定拍手叫好,可票房市场讲究的是大盘,只有几个铁粉根本撑不起来。
03
说起来,陈佩斯一辈子演小品,演电影,甚至去做幕后,都有自己的骄傲——但你相信吗?金鸡奖、百花奖、华表奖,这三大国家级电影荣誉,他一个都没拿过!
查查资料,唯一一次金鸡奖提名,还得追溯到1984年,整整四十年前。后来,他就彻底淡出了颁奖季,反而在舞台剧、表演培训这些领域扎了根。
但事实上,如果真有人因为这个贬低他的价值,纯属睁眼说瞎话。
陈佩斯的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,真情实感,台词、肢体、表情全是生活的痕迹,夸张但贴地气。别人演的是戏,他演的是咱中国老百姓的日子。那种“憨傻但不无趣”的喜剧内核,他掏出来两三句台词,就能让你哭笑不得。
所以你问我,国家级奖项重不重要?别扯了,观众心里有杆秤,笑点击中了,这才是陈佩斯最大的荣誉。
04
说到这里,还有个小插曲挺有意思。
7月8号,《戏台》成都路演现场,气氛非常热烈,陈佩斯感慨自己这么多年没拍电影,说原因是黄渤一直霸着荧幕。
话音刚落,黄渤机灵地接茬“你说的那是沈腾!”全场都乐了。你不得不承认,黄渤这反应也太快了。
细想想还真没毛病,这些年沈腾确实成了票房之王,《夏洛特烦恼》、《飞驰人生》、《西虹市首富》票房都爆了。你要说现在大部分观众为啥买票,就是看商业喜剧来图一乐。这和陈佩斯那种“写实主义”喜剧,完全是两条路。
沈腾主打爆笑解压、快节奏,抖包袱一浪接一浪;陈佩斯注重深度、内涵、生活味,细腻中带着小人物的苦中作乐,有点像《生活大爆炸》对标《路边野餐》,两边水土不服。
05
很多网友吐槽《戏台》冷门,觉得票房惨淡是活该。我不认可。
一部电影的票房,并不能全面代表演员和电影的全部价值。有人追C罗为进球兴奋,也有人迷恋梅西的团队协作。同理,陈佩斯的喜剧观众虽然不那么“商业大爆”,但永远有一批死忠粉。他坚持的创作路线,从没变过。
他说过一句特别戳心的话“喜剧的内核是悲剧。”演员演得越卑微、底层,观众才有更多笑起来的理由。生活不易,有时候我们真的更需要能让大家共鸣的苦中作乐。
06
这岁数了,陈佩斯还活跃在舞台上,不靠流量、不追娱乐圈热点,不炒作绯闻,光凭这份坚守和厚道,就足以赢得我的尊敬。
也许《戏台》不会成为爆款,也不会包揽票房。但我相信这片子不会烂。那些在底层奔波、被时代推搡过的人,看到这电影,或许真的能从陈佩斯身上找到点共鸣,哪怕只是会心一笑,都不枉这一出戏。
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到专注、不忘初心,这难道不比几个奖章更宝贵吗?
如今陈佩斯七十岁,依然在舞台坚持,只要他在,老观众就会在;只要他再出一部好戏,就还有人会买票,哪怕只有一万一千人,也足够了。
您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聊聊,你觉得《戏台》会不会逆风翻盘?!你觉得陈佩斯该不该拿奖?